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我为什么说高考改革方案没新意

教育部16日发布《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》和《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》。前者规定在实行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,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,由学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,在思想政治、历史、地理、物理、化学、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;后者提出,学校要为每位学生建立综合素质档案,包含思想品德、学业水平、身心健康、艺术素养、社会实践五个方面的综合素质评价,高校将参考评价情况招生录取。(《南方日报》1217日)

万众期待的高考改革方案细则终于出台,在谜底揭开之后,似乎又到了这方案自圆其说的时候,与以往一样,特别是对方案中所谓的亮点,更是少不了一番自我陶醉,不过笔者认为,此次被公众普遍叫好的改革方案,亮点其实乏善可陈。

首先,就拿文理不分科的亮点来说,根据新方案,将来学生的高考成绩将会是“3+3”模式,即除了统一高考的语数外三科外,另外一个“3”为自选“套餐”,看起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自由组合,教育部基础二司司长郑富芝就说,“可以文理兼修、文理兼考,使得文理不分科成为了可能。”不过,别高兴得太早,以这样的方式来实现文理不分科,作用实在是很有限。别以为学生选考了文理两科,就说是文理不分科。文理不分科理应是对文理两科融合贯通的结果,如果学生只是为了应对高考而选考文理两科,难言是真正的文理不分科,因为学生在乎的是分数,考完之后,一切又回归到语数英的学习,从此之后不再有文理不分科的事。其实,既希望将学生从应试中解放出来,又希望学生能全面发展,在现行录取制度下,难度极大,并非以学生选考什么科目就能实现的。因此,虽然这次的“3+3”打破以往的只考文科或理科的做法,但是并非是真正的文理不分科,难说这一设计是亮点,是创新。

其次,综合素质评价的真正价值仍难体现。如果从2017年高考开始就实施新高考方案,那么综合素质评价到那里也整整10岁了。这10年来,每一次每一地的高考改革无不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改革的成果之一,遗憾的是,10年了,综合素质评价还是阿斗,看起来伟大,实质是扶不起来。原因是综合素质评价还没有应用的土壤,任你设计如何完美也难逃遗弃的命运。那么这回是否就“咸鱼翻生”了?笔者认为未必。应该说此次高考改革对原来综合素质评价存在的弊端有一定的认识,例如,以往的综合素质评价就是“千人一面”,难以体现学生的真实素质,正因为这样,这次要求综合素质评价要在教师的指导下,学生要自行填写活动记录单,并经历公示等系列程序。不过,虽然要求学生学生自行填写活动记录,但是别以为“要求”两字就可以一改积弊。同样,虽然要求公示,但是外人难以看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存在问题,监督的作用有限。因此,新方案企图祭出这两招来改变以往“千人一面”和造假的积弊,作用肯定有,但是别寄以厚望。另外,综合素质评价确实十分重要,但新方案仍然只强调高校将参考评价情况招生录取,这一做法实际上没有一点新意,以往就是这第干的。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综合素质评价并不为高校重视,特别是实行平行志愿的地区,分数才是硬道理,这些年,有谁在意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吗?如果没有,新方案仍然这么对待综合素质评价,对已经10岁的综合素质评价其实十分产公平。

 

 

 

话题:



0

推荐

邵留生

邵留生

43篇文章 8年前更新

广东高中语文教师,撰写过时评,主编过教辅,勤于思,勤于写。梦想行走,始终原地踏步。本博文章,均为原创。

文章